Wednesday, May 7, 2014

Guru

In a meditation session, a story was shared of a young ordained monk during the Buddha's time. 
He was asked by an Arhat disciple of Buddha who had thought that young people should have alot of desires and unsettled mind  to meditate on corpses to curb desires.
However, he was unable to meditate well and thinking that the path is not for him wanted to give up the renounciation life. The Buddha knew and guided him to meditate on the lotus in the pond instead. By watching the reflection of the sun rays reflected on the lotus, he quickly settled down and even attained Arhathood.
The Buddha had known that the young monk in his previous life was a Goldsmith so he settles down better with gold items. The reflection of sun rays on the lotus is like gold and hence enhanced his cultivation. 

Hence, meeting the right teacher who knows one for guidance is important. 
How I wish I could meet a good teacher to guide me correctly and help improve my cultivation.
However,  it is just that I had not created enough merits yet to meet my guru soon ...
Rejoice in all who had met theirs or found their path.

Meanwhile I sha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towards entry into Amitabha Buddha's Pureland.
Hopefully I will meet good teachers and companions to motivate me on the way.
  _/|\_ Amituofo  _/|\_

21 comments:

Sunny said...

【索達吉堪布】米拉日巴 依止 馬爾巴尊者 的故事

《前行廣釋》81課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在一生的求學中,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倘若沒有善知識的引導,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力,想通達萬法的實相相當困難,也可以說絕無僅有。所以,恭敬和承事善知識,是獲得開悟的最關鍵因緣。我們為什麼常說:在學佛的過程中,依止善知識最為重要?原因也在這裡。
… More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08699229150618&id=100000316540885

Sunny said...

【大宝法王教言】
修行解脱不能靠自学
大宝法王噶玛巴 

摘自法王2014年教授《解脱庄严宝论》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对佛教有很大兴趣,然而大部分的人都会这样说:“我对佛教很有兴趣,我对于佛教的真理很感兴趣,我也对此表示欢喜,但我不想皈依佛门,因为我觉得「皈依」只是一种传统、一种仪轨而已,因此,我也不想去依止上师。”
有这样想法的人只是对佛教表达敬佩之情、只是对佛教心生欢喜之心,他们只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不想依靠任何人,他们会说:“我只要能守护一份善心,就会比那些口说皈依佛门者更为殊胜,这样不是更好?”很多人会这样说,或说“三宝之中,我只想依止法宝,不想依止上师,也不想做任何的皈依。”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无法去评论对或错,但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维一下,譬如当我们得感冒这样小病时,我们会在网路或书中去搜索资讯,例如该吃什么药?等,遇到这些小病时,我们可以自行去医治、解决这些小病小灾。

但一旦得到重病时,譬如像是心病等疑难杂症时,是即使在网路、书中也找寻不到解决之道的了,此时就必须要投奔医生,因为这些疑难杂症超乎我们的能力范围,因此我们不得不去寻找专业人士、一位懂得医治疾病的医生,一定要具足这样助缘时,我们才能从大病中得到解脱,病情才能有所好转。

同理,修法时,有时我们也会觉得自己藉由看书来修行或学习时,会有一些效果,自己有时也觉得有一些感应等等,但佛法的所有利益,是无法通过自学就能呈现在我们心中、我们也无法依靠自学来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得解脱,但这最终目标,并非只是像是我们得到暂时性的快乐一样,只是一种感受,「获得解脱」并非只是一种感受,而是心的究竟果位、心的本性和真理,因此这些真理、究竟、本性,是不能透过自学就能了知的,更别提获得佛陀的果位了。

因此一定依止有经验的上师、善知识,并与善友同行,这样自己才能够成就最终获得佛果的大目标、大愿望,要将这道理记在心里,这是非常重要的。

------------------------------------------------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3017899421313&id=1019620554&set=a.2888108394691.2138740.1019620554

Sunny said...

We practitioners have to understand that the wisdom that arises from meditation really arises when we cultivate devotion to the guru. Sometimes you have questions and doubts in your mind, and you worry, "I have so many questions but no lama to ask." However, if you meditate and cultivate fervent devotion to your guru, it is possible that often you will be able to clarify your questions through meditation alone. I have personally experienced this. Lord Jigten Sumgon said, "If you only cultivate devotion to the guru, you can cut through all doubts and hesitations." This commentary here was given by Khenpo Munsel Rinpoche; it is a very special commentary because this kind of commentary cannot… More
https://m.facebook.com/mahasiddhagarchen/photos/a.1417727431779719.1073741828.1417453198473809/1936206319931825/?type=3

Sunny said...

Ancient wisdom offers . . . 
a simple yet profound formula to 
guide everyone who leads, anyone 
who aspires to leadership: 
'Do justly, love, mercy, and walk humbly.'

Wayne D. Dosick

https://m.facebook.com/Endangeredcatspecies/photos/a.345549385540883.62872340.345388705556951/1401585316603946/?type=3&source=48

Sunny said...

When One Can’t Find a Teacher

Then if sometimes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particular individual lama, then just meditate on the Buddha. Buddha’s wisdom and compassion pervade to everywhere. “I am just like a blind person who cannot see things, so I take refuge to the Buddha, to all the Buddhas. In the Buddha’s min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enlightened beings and unenlightened beings. In the Buddha’s min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t is like when you see flowers, and all the different flowers have nectar.
All the nectar is nectar.” Like this. Every sentient has Buddha nature, and that Buddha nature is no different than the Buddha’s, so when you take refuge in all the Buddhas and just develop pure vision then you also will receive the blessings.
-- H.E. Garchen Rinpoche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24397161132274&id=100006860263324&ref=m_notif&notif_t=onthisday&_rdr

Sunny said...

Wise advice from Jamgön Tai Situ Rinpoche on "damaged" situations withyour Tsawe-lama: 

大司徒仁波切关于“毁坏的师徒关系”的开示

Q: It is sai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udent and their Tsawe-Lama and that the student should offer uncritical obedience. Is this correct?… More...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4890710203737&id=1306888282

Sunny said...

一位好上師應有的特質

關於過去或當代大師們,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那就是他們都經過相似的訓練過程。他們先是練習本書所提到的安定自心與發展慈悲心的諸多法門,之後便透過更具智慧與經驗的老師引導,開展自己全然的潛能。如果你想要更深入地探索並體驗自己全然的潛能,那麼,你就需要一個指引者,一位上師。

什麼是一位好上師應有的特質?首先,他必須遵循某個傳承的訓練,否則他或她有可能會出於我慢而假造戒律或修持方式,也有可能誤解書中的知識,然後又將錯誤的知識傳給弟子。

此外,接受公認傳承訓練出來的老師的指導,會讓你獲得一種深刻且微妙的力量。當你跟著某個傳承訓練下的老師學習時,你就成為這個傳承“家族”的一份子,就像你在原生家庭中耳濡目染地學習,你也從對傳承上師的觀察與互動裡學到無價的教導。

除了得受過某個傳承的訓練之外,一位具格上師也必須展現慈悲。他無須透過言語的表述,而是以自己的行持微妙地展現自己的了悟。

千萬要遠離那些大肆吹噓自己有什麼成就的老師,因為這種大話或自吹自擂肯定是沒有獲得證悟的徵兆。已有證悟的老師絕對不會提到自己的成就,反而傾向於宣揚自己老師的品德。你可以透過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氣質威儀,感受到他們的德行。就像黃金反射出光芒一樣,你看不到黃金本身,而是看到金色閃耀的光芒。

---詠給明就仁波切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5726973524871&id=653819870&set=a.10151238953374871.482574.653819870&source=48

Sunny said...

Hmm..
以虔誠的信心呼喚上師,與上師溝通、相應,這時上師一定會慈悲垂念我們,這樣,我們的相續才會堪能,才會成熟,無論做任何事都會成功,而且也會遣除修法中的違緣,因此經常祈禱上師相當重要。

——索達吉堪布 ​​​​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5882088749871&id=653819870&set=a.10151238953374871.482574.653819870&source=48

Sunny said...

大寶法王教言 | 上師是弟子的一面鏡子

摘自2012年《金剛總持祈請文》課程
2017-01-16 噶瑪噶舉中國論壇分享
… More...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0231216589734&id=1019620554&set=gm.1408366692559620

Sunny said...

上師分很多種:
一種是實修的上師,那就是真正的依止處;
一種是知識的老師,也值得在學問上跟隨他多聞思;

另一種是顯相的上師。

所謂上師,
未必是人類,
逆境挫折都可能是我們的上師,
連四季的變化都是我們的上師,
深刻觀察並思維,
會發現四季正以連續性的轉變,
教導我們活生生、熱騰騰的「無常的口訣」。

佛法不只是你聽聞來的,
眼睛看到的,
心裡所感受到的,
無一不是佛法。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生活中的佛法》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0527401337309&id=100021401510731&set=gm.2031346960459852&source=48

Sunny said...

人生類似于一場電影不容易,當我們沈浸于電影,或哭或笑難以自拔時,由于我們的善業和福德,身旁有一個人會拍拍我們的肩膀說:

別擔心,這只是場電影。
這個人就是我們的上師。

https://m.facebook.com/dzongsarjamyangkhyentse/photos/a.267016130107826.1073741828.267012843441488/1022522617890503/?type=3&source=48

Sunny said...

開心門,迎上師
《解脫莊嚴論》

因為諸佛菩薩都在等待利益眾生,在等待著我們,
但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像是門關了,外面的人無法進來。
是我們自己將信仰的門關了,在外面的諸佛菩薩因此進不來,
若打開時,
諸佛菩薩們會蜂擁而入的。

因此若是具備真正想要出離、解脫之心,
一定會找到很好上師。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慈悲喜捨每一天》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838265129540272&id=100000704092154&set=gm.2036398503288031&source=48&ref=m_notif&notif_t=onthisday

Sunny said...

如果一位上师的教导让你在修行上持续、稳定地进步,那么他就很可能是你在寻找的与你“有缘”的上师。

如何判断有进步呢?以前的祖师们说,很简单,就是看你对三宝的信心、对众生的悲心、对因果的正知正见有没有增强。

这当然需要时间和耐心,修行上的进步往往缓慢,不大可能有那么多令人激动泪流满面的顿悟时刻,你得管住自己追求简单答案和速成效果的老习惯。
...More...
https://mp.weixin.qq.com/s/KrQt9YYPYW_qEVuqOYR-gw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45113349341545&id=100015286486765

Sunny said...

信心成为你与上师之间默契的互动。你需要不断加深对佛法的理解和掌握,才有足够的能力回应。

所以,对上师的信心不意味放弃对自己的责任,相反,你得更精进地修学才能跟上他。

不妨留心观察一下,当你修行不太精进的时候,你对上师的信心也会相应减弱;精进和信心之间是有这样的正比关系的。

如果自己完全不修行,“反正我对上师有信心,都交给上师了”,可能恰恰说明你对上师没有信心,你只是把不想做的事甩给他,自己去做“更重要”的事而已。

的确有不少人是这样,对上师的信心主要体现在把解脱的责任全部推到上师身上,觉得上师就是那个最后会像扔石头一样把自己扔到解脱之地的人。

但真能这样吗?

如果是,想来南瞻部洲应该早就没有未解脱的众生了,上师们会不遗余力把我们扔过去的,毕竟比起教我们解脱之道来,“扔”容易多了。

对上师的信心,不论它开始是什么样,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终究会走到同一条路上来,就是诚心、专注地跟随上师修学佛法。

你在修行上重复、确定、越来越清晰的种种体验,将会不断巩固你的虔诚和专注。

到这时,你对上师的信心、恭敬更多是来自于感激和对体认、安住于自性的渴望,因为你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上师与自性的关系。

摘自希阿荣博堪布最新著作《前行笔记》

藏历土狗年神变月

增吉祥!
https://mp.weixin.qq.com/s/kAB6rDQtzZyUGXnmRCBlRQ

Sunny said...

【慈诚罗珠堪布】在电话里对一位弟子说的话
2016-06-29 智慧宝灯

【慈诚罗珠堪布在电话里对一位弟子说的话】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都到处去找所谓的跟自己有缘的上师,甚至倾尽自己所有,很多人花了甚至一辈子的时间都没有找到和自己有缘的上师。
还有很多人被骗…… 但是他们忘记一点:
以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要救度一切众生的愿力来讲,他们不会错过和放过任何一个救度众生的机会的。 
关键是佛菩萨要应机度化有缘的众生,即便你跟某个上师有缘,但是因缘没有成熟,遇不到的。 

那要怎样才会因缘成熟呢?

首先要看你自己是不是个具器的弟子。 

我们不用很费劲的到处去找上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这个容器清干净,准备好,上师自己会来的。

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法语摘选:
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人生,
是无数众生极其盼望获得的生命,
是或许从此以后我们永远不会再次拥有的生命。
请珍惜!

当我们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的时候,
大多数人会习惯性地责怪或抱怨他人。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生,
都有因有缘,
其因缘中肯定也有自己的不对。
因此,多想想自己的问题,
才能达到内心的平衡。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936545483147940&id=100003774920040

Sunny said...

你不必永遠圍繞在上師身旁,總是一直在接受教導,重要的是讓上師的法教成為老師。如果你修持,上師的法教就成為最好的老師。 


尊貴詠給明就仁波切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859948354029936&id=100000443670712&set=a.242893665735421.68232.100000443670712&source=48

Sunny said...

【大寶法王精粹問答】受到“破三昧耶戒”恐嚇的情形時,該如何應對?

時間:2007年8月17日
整理:周文得
來源:台灣心創會

問題:我們在修學的過程中,常會跟隨不同的上師學習,上師也曾說只要是對學習有幫助的都可以親近,可是當我們有天找上真正適合自己的傳承時,又會被原來的師長同學視為叛徒,並以破三昧耶戒來恐嚇,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該如何應對?如有破三昧耶戒,該修什麼法來回遮?

◎大寶法王開示:

在藏傳佛教當中,每個人可能跟隨不同的上師去學習,直到一天才了解到,某一個傳承才是自己的傳承。可是當自己理解到,這是屬於自己的傳承時,原本的老師可能會認為這個人是叛徒,同時違背三昧耶戒的誓言?

其實真正的宗教,最重要的核心在於,你從這樣子的一個學習法門,對於你自己的心性到底有多大的一個幫助?我們會去尋求不同的宗教、不同的靈修方式,其實都跟自己內在一個希望自己的修為能夠更上一層樓的期望息息相關。所以這個傳承是不是屬於你自己真正的一個傳承,其實是需要去判斷的,你在這個傳承裡,所學習的東西到底在你生命當中,發揮多大的功效與成果?我一向認為,不同宗教的弟子們,他們其實真正應該學習的,是把宗教的精神給發揮出來,這種精神不外乎是慈悲、智慧、利益廣大眾生。

若某位同修離開自己原本修行的團體,如果這個團體裡會用這種瞋恨心去對待以前的同修,這不是一個佛弟子該有的行為。宗教裡面只有依不依法的行為,依法是好的行為,不依法就是沒有修到佛陀教導的重點。

三昧耶戒的連結、上師與弟子的連結非常的深,弟子必須跟隨上師,把自己提升上來。如果上師害怕弟子變成背叛者,這樣子的上師是不合格的。一代宗師也有可能變成一代魔王,這在宗教當中也是常見的。

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弟子的心要能夠敏銳,要去觀察自己的心念,也要去觀察其他人的心念。這並不是代表你要去批判或是譴責他人,而是要這些人變成你的鏡子一般,你有可能會有他們這樣的行為與心念,你要去覺察,讓這種心念消除。

當你心中沒有這樣子的掛礙時,所謂破壞三昧耶戒的懲罰力量,也不會真正地去傷害到你。如果說,你認為有了三昧耶戒,就像是有了一個金箍罩,這樣子的想法會讓你永遠沒辦法跳脫出來。

當你進入一個社團,發覺這樣子的社團不太正確時,你沒有真正地退出來,原因可能是習性、畏懼或者是覺得沒有什麼。你也要理解克服怕被人家講、被人家傷害的信念是否足夠?如果因為他是你的上師,你害怕而沒有去脫離的話,那麼問題就在於你們自己沒有智慧以及有沒有勇氣?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6127204909871&id=653819870&set=a.10151238953374871.482574.653819870&source=48

Sunny said...

How to deal with obstacles in meditation
https://m.facebook.com/thepathaguidetohappiness/photos/a.1674971769239385.1073741828.1663194443750451/1776222825780945/?type=3&source=48

Sunny said...

這裡有三點是弟子找上師時應該具備的:首先要看到上師的真面目,第二是要心服口服,第三是要信得過上師。

第一,要能看到上師的真面目

看到他的本質, 俗語說:「黃銅和黃金易混淆。」遠望黃銅可能以為是黃金,走進一看才知不是。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外在示現的假象,卻沒有看到上師的真面目。一位不具德的上 師,可以裝模作樣成一個看起來有德行的上師,而一位具德的上師,也可能示現成一個看起來沒什麼德行的普通人。過去很多成就者是漁夫、獵人,示現成一個普通 人,沒有看到上師的真面目時,就會分不清楚這是獵人、漁夫、普通人,還是真正的上師。所以第一點要看到上師的真面目。

第二,要對上師心服口服

上師的功德、德行要比你高尚,同時上師要能為你釋疑解惑,如此你的身、口、意將會自然地對他生起信心,心服口服。

藏傳佛教里有功夫喇嘛(可不是功夫熊貓),聽說他們互相交朋友前,要先打一架,打到心服口服後, 才會成為朋友。我不是要大家跟上師打架,而是希望各位要好好觀察上師,並且經過各種測驗、考驗上師的過程,直到自己心服口服之後,自然你的身口意就會信仰、皈依他。這時你就不再是一般的信仰,因為你已經經歷過心服口服的過程,這時才能說得出「上師是我的頂嚴」。

第三點最重要,就是信得過

只是嘴巴上說說「上師真慈悲呀!我皈依您呀!」是不夠的,如果有人要你把心中的隱私或秘密,對上師說出來,你會說嗎?我們要好好想想這一點。其實什麼是上 師?上師就是我們最親密、最信得過的朋友。對於一個信得過的朋友,我們不是應該坦誠以對嗎?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口頭上說說上師很慈悲、很有智慧,但心中 想的是:「如果跟上師說了我的秘密,上師會不會出賣我?會不會跟別人說?」心中存有疑慮, 就不是真正的信賴。

信賴是根本,缺乏信賴地去依止上師,你將得不到任何利益。上師是指引我們今生、來生喜悅之道的人,如果缺乏對於上師的信任,你就不會按照上師說的方法去做,也就無法在今生、來生得到快樂,這是特別要注意的。

以上三點很重要:第一個如何依止上師就是看到上師真面目,第二個真的要心服口服,第三個真的要信得過。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勝道寶鬘集》釋論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959760760951806?view=permalink&id=2151533675107846

Sunny said...

感恩遇到好多善知识
感叹惭愧己不够用功😑😐😯

Sunny said...

Dialogue with Khenpo Cichenluozhu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26743494601219&id=190104864502982&ref=m_notif&notif_t=watch_follower_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