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30, 2017

AMITUOFO!!! _/|\__/|\__/|\_

 感恩念佛机不止用在往生者结缘助念, 阿弥陀佛的佛号也助在生者平心安心!!!

Thankful for the many moments the chant of Amituofo played by the chanting device helped calm my mind during stressful work environment. Proven Amituofo chanting is not only for the dying but also for the alive!!! Amituofo!!!

Sunday, November 19, 2017

TERGAR ASIA 8 DAYS RETREAT 2017 BY MINGYUR RINPOCHE IN THAILAND!

「德噶,一個實修閉關的傳承。」
2017年明就仁波切「八日禪」課程,今天(11月11日)晚上在泰國THE REGENT CHA AM BEACH RESORT揭開序幕,教室兩側電子屏幕上一行字,靜靜提醒著德噶的家風,也是這次閉關仁波切對的期許:這是一個實修閉關的傳承,來這裡,請實修。

今晚課程由德噶負責課程規畫的妙融法師和妙琳法師作報告。妙融法師作了整個閉關課程的報告,提醒大家閉關期間除了要「放鬆但是覺知,享受但是盡力」,最重要就是「請練習好嗎?」閉關期間把握時間和因緣,專注做座上修。

妙琳師也說了一個仁波切童年的小故事,解釋德噶是個「閉關實修的傳承」其來有自,不只是從仁波切2011年之後行腳閉關四年半,身體力行示範這個傳承家風,其實仁波切對閉關的殷切心意,從童年這件事就看得出來。

這個故事,是仁波切父親烏金祖古仁波切的一位西方老弟子分享的。他說,有一天烏金祖古仁波切在為弟子上課,上到一半,當時約七丶八歲的明就仁波切忽然衝進來向父親說:
「仁波切,我要閉關,您要讓我去閉關!」
「你還太小,還要完成經教的學習。」烏金祖古仁波切笑著勸他。
「我不管,我就是要閉關。」年幼的仁波切還是很堅持的請求。
但仁波切那時真的太小了,父親還是婉言拒絕了。在仁波切帶著自己要去閉關的決心離去之後,烏金祖古仁波切笑著對在座的弟子說:
「你們要看好這位,他以後會很厲害的!」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2417156487085)
什麼叫閉關?
閉關有外、內、密三種:

一,外的閉關:主要是指環境,我們離開了平常生活工作、干擾比較多的環境,置身於一個和自然結合、適合禪修的閉關環境,就是指外的閉關。

二,內的閉關:這是和身體有關,主要指身和語兩方面,身體不做殺、盜、淫和飲酒的行為,語言方面不妄語,所以閉關期間要持守五戒。

三,密的閉關:就是指心的閉關,所以我們要做禪修。如果你的心跑回家,表示你失去了密的閉關(開玩笑的,再把心帶回來了就好)。你要有一個意願動機,願意嘗試去禪修,即使沒有生起體驗覺受,也要一直和這樣「想要好好閉關禪修」的意願待在一起。

保持平衡,盡力去做,但不要期待太高,你可能因為好不容易存了錢、也爭取了老闆的同意,好難得到這裡來有很高的期待,卻生起了如瀑布般的覺受,就是情緒起伏很大,念頭變多了,不要沮喪,這是瀑布般的覺受,這是心更趨向清澈和平靜的開始,就像飛越的瀑布會漸漸趨向於平緩的河流。因此即使這八天你覺得自己無法禪修,只要不做負面的行為就行了。

~明就仁波切2017年11月12日泰國八日禪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2554653140002)
禪修的精華
禪修的精華是什麼?是覺知。無論對開心禪、解脫道都是如此,覺知對一切禪修都是精華和要點。覺知,就是知道。
這樣的覺知是自在(free)的、純淨(pure)的,就像虛空,虛空一直是純淨的,你無法改變它,無法塗上顏色,你無法向它射擊,就像無論白雲黑雲都不會改變虛空,無論正面或負面的念頭、情緒都不會改變覺知。
覺知一直都是自由的,覺知一直都是清淨的,
無論你身上有任何感受,它們都在覺知之中,
在覺知之中,讓覺受自由的來、自由的去,只要覺知它,不用抓取。
無論你覺知到什麼,都不需要去控制它,主要的重點是「知道」,不管是覺得舒適或覺得不舒適或沒感受,知道就好了。心真正的自在自由,心純正的本質,都和覺知有關,我們不用向外去找平靜喜悅和快樂。真正的快樂,任何時候都與我們同在,它來自認識出覺知。覺知的本質就像清淨的水晶,水晶上可以映照出很多顏色,如黑紅藍白的顏色,這些顏色的變化,都不能改變水晶本質的澄清。

~明就仁波切2017年11月12日泰國八日禪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2555093139958)

你知道什麼叫「內皈依」嗎?
你知道究竟的皈依,是要皈依自己的佛性如來藏嗎?
今天(11月13日),明就仁波切在「泰國八日禪」開示中說:
今天課程一開始,我們要先做「皈依發心」。
皈依有內、外兩種:

一,「外皈依」的對象,是指皈依佛法僧三寶,我們做任何主要修持之前,都要先做「皈依發心」。皈依是「方向、目標」,是我們在步向修持之道前,所要遵循的正確目標、方向。
二,「內在皈依」的對象,是指我們的佛性,「開心禪」給了另外一個名字叫「本初善」(basic goodness),本初善就是佛性。
雖然我們都有美好的佛性,卻不認識它,為了讓我們真正認識內皈依的對象:佛性,所以我們需要幫助,需要外皈依的對象:佛法僧三寶──這樣內外兩種皈依就圓滿合在一起了。

首先說外皈依的對境佛法僧三寶:
佛是導師,是我們修持道上的老師;
法就是我們的修持,開心禪和解脫道所教的修持都是法;
僧就是具有法的傳承的持有者,他們也是指達到證悟空性的聖賢僧。

發心,就是「動機」,就是發菩提心,我們為什麼要修持佛法?在這個問題上,菩提心非常重要。我們的修持不只要利益自己,更要利益家人、朋友,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乃至所有的眾生,要讓所有眾生都能圓滿證悟。我想幫助一切眾生都能證悟他們美好的佛性,但是我現在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我要先好好修持佛法,讓自己有能力幫助眾生,這就是「菩提心」。
我們要先念誦「皈依文」,邊念邊思維「我要皈依佛」、「我要昄依法」、「我要皈依僧。」接著思維菩提心的意義,邊念邊思維「我要幫助所有眾生都圓滿證得佛性」。

~2017年11月13日下午「泰國八日禪」明就仁波切「解脫道」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3209583074509)
在我們禪修的過程中,會自然生起各種體驗覺受。有什麼樣的覺受呢?
一種是心會變得清晰,環顧四周一切都十分明朗,像湛藍的天空,陽光燦爛,會看到念頭但不會執著,這就是「清明」的覺受。但不要覺得這種清明的覺受會一直這樣下去,以為這樣下去大概不久就會開悟吧?一切都是會變的。
還有,禪修時有時會感到十分歡喜,有種內在的喜悅,這就是「喜樂」的覺受。
此外,還有一種「無概念」的覺受,則是沒有什麼情緒、念頭,瘋猴子心開始平靜下來,心變得寂靜,覺得一切看起來不是很堅固。但這也一樣是會變的,並不是證悟。

要知道禪修的覺受經驗都是起伏無常的,有時你會有以上這種樂、明、無念的體驗,但有時你也會覺得禪修好像沒有進展,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退步了,心變得不清楚,有很多細小的念頭飛來飛去,或者體會不到什麼是禪修,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知道怎麼禪修,無論怎麼嘗試都做不到,像在沒有燈的夜晚,或在霧中行走。這不是你很蠢或做錯了什麼,繼續修下去,這些都是好的,這些都是禪修過程中的自然體驗。
西藏有句老話說:「不管向上走,或是向下走,只要繼續走,就會到中藏。」就像我們從東藏去中藏的拉薩,要越過很多山脈,翻過很多山頭,不管是上山還是下山都是靠近拉薩,都是向好的目標前進。

~2017年11月13日下午「泰國八日禪」明就仁波切「開心禪」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3209963074471)

很多台灣人喜歡臭豆腐,從小就從家庭和文化中認為它很好吃;但我不太喜歡,就像很多人聞到榴槤一樣,會要捏鼻子的。同樣是臭豆腐,有人很愛、有人很怕,可見臭豆腐上面並不存在快樂和痛苦,不管喜不喜歡,真實的苦樂並不存在上面。是我們的心製造了各種「現實」。當你戴上黃色眼鏡看東西時,看到什麼都是黃色的。
我們要認出:是自己的感知,決定了這一切苦樂的感受
輪迴就是持續痛苦的循環,像一個監牢,誰製造了這個監牢?是我們自己;誰能解脫它?還是我們自己。因為是自己造的,所以外面的人幫不上忙,自己造的監牢要自己解脫。當你認得自心本性,當下就是淨土,就解脫了痛苦,這個自己製造的監牢就自動消失了。
痛苦有兩種,一種是自己所造的,一種是自然的。以上所說的是自己所造的痛苦。首先要出離自己造的痛苦,接著再解脫自然的痛苦,比如生老病死,這是自然的痛苦。要解脫自己造的苦,唯有認出清淨的覺知;如果完全認證出清淨的覺知,甚至能解脫自然的痛苦。
~2017年11月14日「泰國八日禪」明就仁波切「解脫道」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3751733020294)


泰國弘法之旅丨11月15日八日禪明就仁波切「生日薈供」開示摘要
光明寺重建,感謝大家一份心。
11月15日明就仁波切在泰國「八日禪」,主辦單位亞洲德噶特別為仁波切舉辦的生日薈供中,對現場包含仁波切母親在內的近千名學生如是說:
我想介紹一下尼泊爾光明寺重建計畫。光明寺的創建者,是我的父親烏金祖古仁波切,這個寺院一開始並沒有很大計畫,只是想提供一些人閉關或學習。大家都知道光明寺在山頂上,以前沒有很好的路,一開始還連電都沒有。當年建寺一開始,建材一磚一石都是透過人和騾子從山下運到山頂,連我母親都投入建寺,她今天也在這裡。那時最主要的負責人是喇嘛札西,現在也在這裡。
大家都知道後來我去閉關,光明寺就無常了。

當我時隔五年,回到光明寺,看到牆和柱子都是裂縫,有些牆還倒塌了。我很震驚,因為我在這裡有很多回憶,我小時候在光明寺向我父親學習和禪修,也在這裡接受很多老師教導,並得到許多灌頂。所以一開始有點被震撼到,但隨即想起「這就是無常啊!」這是個很好的教導,無常就是充滿了可能性,我就想也許現在我可以把這個地方,建設成一個對全世界都更有意義的地方,這個計畫稱為「轉化型教育」,教育對象可以包含三部分:
一,為了僧眾:我想成立一個佛教傳統的學院,這現在已經有了;但要結合修持,現在全世界有很多佛學院,但很少結合禪修,然而很久以前,禪修和聞思學習是結合在一起的,但這樣聞思修結合的傳承斷掉很久了,我很想恢復起來。
二,為了你們:除了僧眾之外,我更想把這種結合聞思修的教育方式,推廣給全世界學生,而且是採「短時間,多次數」的方式,讓全球的學生可以來這裡作短中期的學習和閉關。我常笑說現代人的特質就是「又忙又懶」(lazy and busy),如何因應這種特質,並汲取傳統教學和禪修的精華,利益現代的學生,這就是「轉化型教育」的第二部分。這還沒發生,是未來的建設目標。建設完成後,將來你們如果有時間、有興趣,可以來這裡學習和閉闗。
三,為了孩子:我很想讓孩子們也能接受這種結合學習和禪修的「轉化型教育」。2019年末,這個建設即將展開,先從幼稚園開始,會有八個年級的課程。
地震也可以是件好事,地震把老寺院震垮了,但震出了三個新可能。謝謝大家的護持,讓尼泊爾德噶光明寺重建,以及伴隨推動的「轉化型教育」這三個新的可能,有機會成真。謝謝大家。
明就仁波切
「泰國八日禪」「生日薈供」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4244449637689)
當我們做「念頭禪修」時,要任由念頭自由的來來去去,不要想去控制它們出現或不出現,只要覺知它們就好了。但有些時候,你會發覺有些「不速之客」,就是念頭以外的「客人」自己跑來了,比如說心裡忽然湧起一些擔心等等的情緒,該怎麼辦呢?

這要看狀況。如果是初學者,這種情緒又會影響生活的話,就要善巧的換個禪修方法。比如說有睡眠障礙、容易失眠的人,一入夜就會想「我該睡了」、「再不睡要失眠了」,如果做念頭禪修,就要去覺知這樣的念頭。但這樣的念頭,經常會伴隨著一種擔心的情緒,怕自己睡不著。

如果有這種問題的人,睡前盡量不要用手機,不要看電視,讓房間的溫度涼一些,讓燈光暗下來,躺到床上時做身體的覺知,最後把注意力輕輕放到小腹丹田的位置,這時就不要去看「該睡覺了」的念頭,只要放鬆你的身體,不要太在意是否睡著。這樣做,即使沒有睡著,對身心都是一種休息,跟睡覺是一樣的。半夜醒來又睡不著時,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練習。

初學者禪修時很容易有念頭跑出來,這是自然的,念頭不是問題,覺知它就可以了。當我們看著念頭時有兩種可能:看得到或看不到,這兩種都很好。看得到念頭,就覺知它,只是看著、並且放鬆就好了;那看不見呢?也很好,那會帶來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就像等巴士,等著等著車忽然出現了,你很開心,真的要跳上車時,發現車又開跑了。大概幾秒之後,又來了一輛車,你要上車時車又開走了。我們看念頭禪修有時就像這樣,你真的要去看它,會發覺念頭又不見了,這是個很好的經驗,這個「不見了」,就像心忽然有了一個空隙(gap),那時雖然沒有念頭,但還是有覺知,也很好,所以不需要擔心。

~2017年11月14日「泰國八日禪」明就仁波切「開心禪」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4257516303049)

同一個人是否能渡過同一條河流兩次呢?
一般人多半會回答:「可以呀」,但仔細想想,渡河的這個人身心剎那剎那改變著,被渡的河也奔流不停而剎那剎那改變著,哪來的「同一個人」渡「同一條河」?
以為「同一個人」渡過「同一條河」兩次,就是「恆常」的概念。
我們一直以為,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是同一個人,完全一樣,甚至與去年的「我」也沒有什麼不同,還是同一個人。這就是來自對「事物是恒常的」錯誤認知。事物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而我們的行為卻好像身邊的人事物永遠不會變。
我們對所謂的「我」,一直有種真實存在的感覺,這種「我」的感覺是怎麼來的?除了以上的「恆常」概念以外,還有另外兩種錯誤認知:「單一」和「獨立」──就是這三種概念,拼湊成「我」真實存在的錯覺。
所謂「單一」,就是一種「我是最重要的」、「我是最好的」的感覺,有了這種「單一」的想法,人容易變得自私,也不大會隨喜、感恩別人。
所謂「獨立」,就是我們有時會有一種錯覺,覺得「我」,或者說「某一部分的我」獨立存在於各種因緣條件之外,可以獨立生活、生存或完成某些事物。但仔細想想:我們生活裡有什麼事,真的可以不需要其他因緣和人事物的幫忙而獨立完成?其實沒有,小至一口氣、一杯水,都是因緣和合的,所有事物都存在於各種互相關聯之中,沒有隔絕與獨立。
當我們認為自己是「獨立、單一而恆常的個體」,便將自己關閉在富饒豐盛的覺知以外了。
~2017年11月15日「泰國八日禪」明就仁波切「開心禪」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4660952929372)
帶自己的心,回真實本性的家
為了帶自己在外境中流浪的心,回到真實本性的「家」,我們需要一條向內的旅程,這個旅程第一階段叫「開心禪」,第二階段叫「解脫道」,有次第的引導我們的心走向實相,開展本有的功德。

開心禪第一階,讓我們認出「本初善」中的重要功德:覺知。覺知是一切禪修的精華,覺知的練習,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有彈性,讓心的「能動性」加強,不僵化,讓習慣找事做的「瘋猴子心」,做好你交給它的工作。

開心禪第二階,讓你認識出自己本有的慈悲,這也是本初善裡的另一個特質,「四無量心」的練習,引導我們的瘋猴子心向有功德的方向走。

在第三階中引導我們心去看實相、看本質,就是空性,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上二階時我們說過,慈愛的精華就是想要快樂,悲心的精華就是不想有痛苦和障礙;一切有情都在尋找快樂、避免痛苦,但是我們不知道快樂的因,製造的是痛苦的因。快樂的因除了善行之外,真正的因是什麼?就是去除無明,我們現在正在去除無明的過程中——認識覺知,開展智慧,有了智慧,無明就會減少。

一切修持的基礎都是覺知,在覺知中,你知道自己起了嗔恨貪執,這就是減少無明的開始。只要我們認出貪嗔的本質其實就是慈愛悲心,就是清淨的覺知,我們就離「自心本性的家」,越來越近了。

~2017年「泰國八日禪」明就仁波11月16日「開心禪」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4972529564881)

破解輪迴狀況有三招
我們都想要幸福、快樂、人生成功對吧?那要怎麼做呢?

以佛法智慧的觀點,就要多修持「無常、多數、因緣和合」,這是相對層面、世俗諦主要的修持內容,這種相對的真理,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能幫助我們從「單一、獨立、恆常」的錯誤認知中解脫出來,避免我們因為錯誤認知造成錯誤對待,導致痛苦的循環。
比如你生起了一個負面情緒,如何以「無常、多數、因緣和合」的觀點來修持呢?

一,多數:要觀察到這個情緒是由很多成分組成的,憤怒有哪些組成部分?有身體的感受,心裡有影相、有一些對話,有一種「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應該聽我的」的執念。如果你能看到憤怒這些組成部分,它的力量就會小很多,怒氣就沒有了,就可以從怒氣中解脫出來。這是就世俗諦來說。

二,無常:要去看這個憤怒的情緒,不管身體或心理的感受,其實是剎那剎那在改變的,一點都不堅實。無常是世俗諦的真理。勝義諦還要超越「常和無常」相對的觀點,方法是「往內看」,去問「我是誰」、「我在哪裡」,這樣就能超越世俗二分的觀點。

三,因緣和合:要去看這個憤怒也是因為各種因緣條件暫時組合所造成的,只要一個條件改變,這個憤怒就會跟著改變。所以這個憤怒並不是堅實的真實存在。
憤怒不真實存在,「我」不真實存在,輪迴也不真實存在。但不真實存在並不是什麼都沒有,「我」有覺知,有慈愛悲心,有智慧,這才是真正的「我」。

~2017年「泰國八日禪」明就仁波11月17日「開心禪」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4972979564836)

我心即是白度母
「本尊」藏文稱為「以當」,以的意思是「無始」,當的意思是「族姓」,所以「本尊」的意思就是:和你無始以來就屬於同一家族、同一性格特色的佛。在古代西藏會有個特別的儀式,去看自己的本尊是哪一位,後來連在藏地都不這麼做了,因為所有的佛體性都相同,向一尊佛祈請,就等於向所有的佛祈請。

最近很多人跑來問我:「我該修什麼本尊?我的本尊是誰?」我如果說:「其實所有的本尊本質都是一樣的。」這樣回答人們通常不太滿足,我只好勉強說一位,比如「阿彌陀佛」。然後他們又跑去問別的上師:「我的本尊是誰?」這些上師也只好勉強說一位,也許說「文殊菩薩」,然後你的本尊就越來越多,不知道該修哪一尊。其實不必這樣,所有本尊的體性都是一樣的。

德噶傳承共同的本尊是白度母,白度母在噶舉傳承是非常重要的本尊,從密勒日巴開始,特別對岡波巴很重要。

白度母的佛行事業,特別是針對健康、長壽和順緣,聽起來很好吧?你也許想有錢更重要,心裡想那要不要改修財神?如果你在修白度母的時候,能想到白度母和藏巴拉財神有一樣的體性和功德,那也能得到藏巴拉的加持。有些人生病就修藥師佛,求財就修藏巴拉,求智慧就修文殊菩薩,結果自己日修功課越來越多,一天修下來累壞了,也離慈悲和智慧越來越遠。

我們和白度母的差別只有一個,白度母完全認出覺知,我們還沒有,一旦完全認出了覺知,你也會成佛。為什麼?白度母覺知的本質,和你覺知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所以你現在需要認出你和白度母是一樣的,怎麼認出?平常我們會說有三種認識的方法:

一, 是運用各種形狀顏色;
二, 運用氣脈明點:
三, 就是運用你的心認識自心本性。

在藏傳佛教有這三條路認出「自己即本尊」:第一條路稱為「生起次第」,和身有關;第二條路稱為「圓滿次第」,因為修持會運用氣息出入,所以和語有關;第三點和心意有關,我們稱為「解脫道」。平常我會教第三種解脫道,灌頂是屬於以上第一種生起次第。第二種圓滿次第,和氣脈明點有關,平常我不太教。因為你如果做第三種心性修持,結果會比第二種氣脈明點的修持好太多,而且沒有危險性。

當你想到榴槤,心裡會不會有一些影相和顏色?「生起次第」就是運用這個原理,運用心中的各種影相和想像為道路,幫助自己認出自己本質就是白度母。

現在我們就要想像「我就是白度母」,所以白度母的證悟功德,我現在就有。你可以想:我現在就有開心禪三階的覺知、慈悲和智慧,我有鮮活的覺知,無量的慈悲,我還有智慧,心是完全開放的,我見到一切都是空性的,我見到你我、上下這相對的一切,如水中的月影一樣,而且與我無別的白度母身體,也像水中映照的月亮一樣。

現在保持禪修坐姿,讓心安住在開放的覺知。持續想像你就是白度母。現在你就是白度母。你相信嗎?從世俗層面來說,你還是眾生;但從勝義層面,你就是白度母。顏色形狀並不重要,重點是你當下感受到你就是白度母,而且你要相信你的本質裡圓滿具足白度母的覺知、慈悲和智慧。

~2017年「泰國八日禪」明就仁波切11月17日「白度母灌頂」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5051919556942)


泰國弘法之旅丨11月18日八日禪「圓滿開示」開示摘要
「看著你的心」,是最無上的教導
西藏有很多老先生老太太,是文盲,但他們修持心性教法,達到了直接證悟的境地,整天非常喜悅,總是搖著轉經輪,笑瞇瞇的說:「我今天死也可以呀,明天死也可以。」
接著說個故事,就跟這樣的老太太有關。我的叔叔桑滇嘉措,是個轉世祖古,但他小時候很皮,是個熊孩子,不愛學習,不肯好好待在寺院裡,老是跑到村子裡闖禍,令人很困擾。

有一天,他又跑到村裡玩了。遇到一個轉經輪的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他又來胡鬧,就說:「你一個祖古不好好學習,跑來這裡做什麼?你應該去禪修呀。」那時他還很小,只有學過一些經教,還沒學禪修。

他就問:「禪修是什麼?」

老太太說:「就是心看著心呀!」這就像開心禪三階「以心看著『我』」,但這次看的對象、禪修對境換成「心」。

「以心看著心?怎麼看?」叔叔追問。

「哦,就是向內看,看不到,就安住。」

叔叔就這樣向內看,真的什麼都找不到,他就這樣楞著,老太太還打量了好一會兒說「好!」

「但這樣還不夠,要每天保持這樣。」老太太還不客氣的交待。

叔叔回到寺院後,就每天這樣練習,後來他也學了止觀,但覺得所有的經論教導,都沒有超出那次向內看的經驗。後來不論哪位大師教他,都覺得和那位老太太教他的一樣,因此他覺得他真正的上師,就是那位老太太。

~2017「泰國八日禪」明就仁波切11月18日「圓滿開示」摘要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osts/475052506223550)

Gratitude to All!!! _/|\_

Oh I like this similar picture being projected when in the big hall doing practice...
It has a 3D effect that it is as if Rinpoche is really in the air above us, watching and supervising our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