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貢嘎教授 — 「業」「因」「果」
翻譯:妙融法師
翻譯:妙融法師
所謂的修行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讓我們的心能夠真正的融入到法中,為了能「將心入法」,我們要做一些修持的準備。而將心入法,最好的修持就是四思維。
有一位直貢大師說前行要比正行更甚深。
接下來講我們要如何修持佛法?
當我們說修學佛法的時候,是為了要遠離痛苦得到快樂,建立在這樣一個目標上而修持佛法。
然而我們雖然不想要痛苦,只想要快樂 ,我們卻不能真正的去避免痛苦只得到快樂。
可以看到的是,所有的眾生雖然不想受苦,卻一直在受苦,雖然想要得到快樂,卻得不到快樂。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就在於
不知道快樂的因素是什麼,所以一直不能快樂;
因為不知道痛苦的成因是什麼,所以一直在受苦。
所以接下來要講到的是「業力」和「因果」,告訴我們苦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樂的主要的因素是什麼 ?透過知道這些來知道怎麼得到快樂,避免痛苦。
總歸來說,「業」、「因」、「果」是佛陀教導的精華,也是基礎。
在佛教的見地中,
我們會認為所有的痛苦和快樂並不是來至外在或他人,
一切都是來至於自身所造作的業習。
一切的痛苦都是來至於自己的造作,
這就是佛教的見地所要確認的。
在經典中提到,由於各種業力,造成了世間所有痛苦的根源 。如果我們的心中能夠真正的相信「業」、「因」、「果」的話,要去除惡業,便不再困難。
如果我們心中並不能相信「業」、「因」、「果」這個道理的話,就算有多努力的修持,都是一場遊戲,得不到任何的結果。
所有的苦與樂都是來至於業行。管理好業行就能夠避免痛苦得到快樂。
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取決於過去所造的業,未來要經歷的取決於現在所造的業習。」
因此我們需要對「業」和「因果」重視並進行更多的思考和學習,這是佛陀教導中的根本。
既然我們說要重視各種的業因果,
我們就會問:苦的成因是什麼?樂的成因是什麼?
簡單的說,苦的因就是不善業,樂的因就是善業。
到底什麼叫做不善業,什麼叫善業呢?
任何因「貪」、「嗔」、「痴」三毒煩惱而產生的行為就叫做不善業。
於是反過來說,所有的三毒煩惱的反面,
比如慈悲心、出離心等,由這些所引發的行為就叫做善業。
如果我們問現在所做的行為是屬於善業還是不善業呢?
這個問題是不能通過任何人,即使你的老師來告訴你的,任何人都無法告訴你現在這個行為是善業還是不善業 。到底是善還是不善,唯一能問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知道是善還是不善。
如果行為是建立在貪嗔痴這個出發點的,那就是不善業,如果不是那就是善業。
我們平常應該常常反觀自心 ,我這樣做到底是不是建立在貪嗔痴的基礎上的?
能夠這樣常常問自己是非常好的。然而我們畢竟是凡夫,如果我們沒有三毒煩惱是不可能的事情 ,盡量減少三毒的基礎上去做這些行為的話,是可以做到的。
因此在這裡有另外一個重點——覺知。這也是明就仁波切教導中的一個精華。
為了能夠盡量的行持善業 ,所以我們要培養正念的能力。
我們知道一旦我們有覺知和正念,自然就能去改變和轉化三毒的煩惱 ,否則就只能是隨順煩惱了。
所以在《入菩薩行論》中提到,如果沒有正念,隨時隨地我們都會被煩惱所吞噬。
因此「覺知」和「正念」非常的重要 ,一旦有覺知就能轉化煩惱,一旦能轉化煩惱,就能夠改變我們的業力。
https://www.facebook.com/TergarAsia/photos/a.313755672353235/650223778706421/?type=3&theat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